姚笛:從潑辣鳳姐到“國民女友”-人物
“蠶花姑娘”的藝術開端
1982年,姚笛出生在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父母給取的“笛”字,是希望女兒像竹笛一樣清亮。小姚笛在文藝方面聰穎過人,電視里演什么,她一學就會。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杭州電視臺來桐鄉拍攝專題片《蠶花姑娘》,姚笛一下就被挑中了。
初三那年,姚笛又被杭州越劇團挑中,開始進入杭州藝校學習。越劇對基本功要求很高,16歲的姚笛要從頭學起。在一次練習中,她拉傷了腰部韌帶,之后腰部的酸疼常常惹得她不得不咬牙忍住眼淚。
“我不甘于只有個中專文憑,就想繼續上學,當然也想過自己可能考不上大學,但就是想試一試,想大不了回去繼續唱越劇。”于是,從藝校畢業那年,姚笛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她收拾好行囊,一個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在離學校近的招待所里住進地下室,每天和父親通電話,告訴他自己的考試進展。最終,姚笛如愿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開始在復雜紛擾的娛樂圈中獨自打拼。
紅樓時光的艱辛成長
在杭州藝校學習時,姚笛在越劇中一直是飾演林黛玉,并由此對《紅樓夢》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新版《紅樓夢》面向全國海選時,姚笛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參加了選秀。
在很多人眼里,姚笛出演林黛玉應該是駕輕就熟的,但她報名參加的卻是薛寶釵角色的角逐。姚笛說,這兩個角色她都很喜歡,可是影視劇里會有特寫鏡頭,她覺得身形不夠纖細的自己還是比較適合演薛寶釵。“寶釵組”選手實力強勁,被稱為“死亡之組”,但姚笛對自己信心十足。
選秀結束后不久,劇組把所有演員集中在一起進行古代文化和禮儀的封閉培訓。作為“寶釵組”冠軍的姚笛和大家一樣,早上六點起來跑步,然后上早課、背詩、下午上課、晚上自習,回到房間還要背詩。
正當培訓后的姚笛離人們心目中的寶釵越來越近,觀眾們也對“釵落笛手”的呼聲極高時,劇組導演更迭,李少紅接手后,一度將姚笛角色定位為“林妹妹”,最終又讓她成為王熙鳳的扮演者。幾經易帥易角,姚笛卻始終是雷打不動的女主角。
從林黛玉到王熙鳳,跨度不是一般的大,于是網絡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評論和傳言。面對這一切,姚笛在博客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姚笛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沒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完美,也沒那么一無是處。感謝那么多支持我的朋友維護我!沒關系,在我選擇做演員時,就知道,這輩子注定要被人評頭論足。但我熱愛這個職業,不管壓力有多大,我都認了!”
質樸簡單的寥寥數語道出姚笛對事業、對人生冷靜而堅定的決心和倔強。
在新版《紅樓夢》拍攝期間,姚笛錯過了很多拍攝電影的好機會。惟一接拍的電影,是靠請假的零散時間,出演了陸川執導的電影《南京!南京!》。
“紅樓夢”之后,姚笛又出演了《三笑才子佳人》、《護國將軍》、《嫦娥》、《午夜心跳》等影視劇,人氣急速攀升。亦古亦今的特點讓姚笛成為制片方最喜愛的演員之一。
“愛情至上”的個性女子
此次在電視劇《裸婚時代》中,姚笛出演80后時尚辣媽——童佳倩。這個角色有著“80后”女生的典型性格特征,個性直率卻有時犯迷糊,樂于助人卻常會好心辦錯事,愛跟老公膩膩歪歪地撒嬌卻在事業上絕不服輸。
姚笛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她坦言自己與童佳倩有著很多的相似點:“我們不僅年齡相仿,個性也很接近,都是那種很簡單,很直接的人,不會轉彎抹角。”姚笛演活了童佳倩,觀眾甚至給她封了個“國民女友”的稱號,因為她親切隨和,雖然有諸多的小毛病,但大體來說是個善良、敢做敢為、值得疼愛的新型“小家庭主婦”。
姚笛飾演的童佳倩,雖離不開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更崇尚“有情飲水飽”式的烏托邦愛情。一直堅持“愛情至上”的姚笛,對裸婚也有自己的看法:“愛情是沒有條件的!一切物質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努力得到,但是愛卻不能,如果你當時沒有珍惜,也許就永遠錯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