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中用比喻修辭寫笛聲的句子是
【第1句】: 赤壁賦用比擬手法借蕭聲寫愁情的是哪二句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一層對簫聲進行正面描寫,運用比喻、想象,表現樂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怨恨”、“思慕”、“哭泣”、“傾訴”,既寫出了簫聲的強弱柔緩,又寫出了簫聲具有引發人七情六欲的魅力。接著又寫“舞幽壑之淺蛟,泣孤舟之嫠婦”,這里“舞”“泣”應為使動用法,意為使潛藏于深谷中的蛟龍都難以寧靜而舞動起來,使獨處孤舟之上的寡婦不由得感傷身世而哀傷哭泣。作者借助于夸張、想象,把洞簫那種凄切婉轉、悲涼幽怨的哀音表現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聞其聲,幾乎也要凄然下淚。這一層與上一層相呼應,是對簫聲魅力的補充,在文意上起到遞進加深的作用。
從對音樂描寫的方法看,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對音樂描寫的文字有很多,一般而言,描寫的方法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這一段的文意:簫聲不僅能引發聽的人產生各種情愫,耐用更能使潛藏于洞壑中的蛟龍都難以寧靜而舞動,使獨處孤舟的寡婦因感懷身世而哭泣。正側面結合,加強了表達的效果,增強了文意。
【第2句】: 在赤壁賦中 蘇軾用笛聲寫憂愁
《赤壁賦》中,蘇軾用笛聲寫憂愁的句子是: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字面意思:客人中有個會吹洞簫的,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余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
簡析: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