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航空科普教育的好句子匯聚200條
航天航空科普知識
航空航天是一門高度綜合的現代技術,涉及到許多的學科門類,它包括了航空和航天兩個大的分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航天航空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第1句】: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是(中國)。
【第2句】:為紀念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萬戶)。
【第3句】: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機構——國際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是(錢學森)。
【第4句】:世界上第一顆粒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發射的,從而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
【第5句】:人類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蘇聯)人。
【第6句】: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國)人。他首先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第7句】: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首次飛行時繞地球飛行了(一)圈,在太空飛行了(108分鐘)。
【第8句】:我國神舟號試驗飛船是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
【第9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級所用的推進劑是(液氫和液氧)。
【第10句】:我國在(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了遠程火箭。
【第11句】:1975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第12句】:(長征三號)火箭把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通信衛星送上太空。
【第13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三)級火箭。
【第14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是在(1999年11月20日)發射成功的。
【第15句】:宇航員升空時乘坐的飛船艙段是(返回艙)。
【第16句】:人類用空間探測器進行地外探測的第一個天體目標是(月球)。
【第17句】:地球靜止衛星軌道的軌道高度距地球表面約為(36000)千米。
【第18句】: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在順行軌道上繞地球運行時,其運行周期約為(18)小時。
【第19句】: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我國自行研制的(風云二號)氣象衛星,促進了我國氣象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第20句】: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導彈稱為遠程導彈。
【第21句】: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彈道導彈叫(V-2導彈)。
【第22句】:我國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一般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第23句】:航天飛機是世界上第一種也是目前惟一的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器,同時,它又是一種(多用途)載人航天器。
【第24句】: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泰羅斯”號由(美國)發射。
【第25句】:月球表面在太陽直射時與夜間的溫差是(300℃左右)。
【第26句】:維持衛星儀器設備長時間在太空中工作的能源主要是(自帶高性能的電池)。
【第27句】:聯合國第54屆大會核準了第三次外空會議提出的建議,將每年的(10月4日至10月10日)定為“世界空間周”。
【第28句】: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的(小),人在月球上像(袋鼠那樣一跳一跳地行走)。
【第29句】:月球土壤中有一種熱核聚變的理想燃料叫(“氦-3”),可供人類使用(幾百)年。
【第30句】:液氧的沸點溫度是(-1【第83句】:0℃),液氫的沸點溫度是(-2【第52句】:7℃)。
【第31句】:1999年10月14日,我國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資源一號衛星,開創了發展中國家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第32句】:前蘇聯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飛船的名字叫(東方)號。
【第33句】:1990年,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地發射(亞洲一號)衛星,首次證明中國擁有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能力,中國航天從此躍登國際舞臺。至2000年1月,長征火箭共把(27)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第34句】:1970年4月,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這顆衛星是用(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的,這標志著我國進入太空時代。
【第35句】:宇航員在太空中飲水的.方法是(裝水的瓶子帶有一根導管和一個橡皮嘴,水從橡皮嘴直接擠到嘴里)。
【第36句】:迄今為止,(液氫和液氧)是人類發現的用于航天運載器最為理想的、并已經成功使用的推進劑。
【第37句】:1968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兼首任院長。
【第38句】:第一個乘航天飛機上太空的美籍華人是(王贛駿)。他除完成科學實驗任務外,還帶了一件有紀念意義的(五星紅旗)上天。
【第39句】:運載火箭主要是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和(箭體結構系統)三大系統組成的。
【第40句】:太空稱為人類的第(四)環境。
【第41句】:航天器的發射和運行,除受到微流星體嚴重威脅外,還有(太空垃圾)是它們的天敵。
【第42句】:人類利用衛星的功能,實現救險防災的作用,(氣象)衛星是防災的先鋒。
【第43句】:發射火箭要朝(順地球自轉)的方向。
【第44句】:航天飛機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左右。
【第45句】: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空間站為(禮炮1號空間站)。
【第46句】:宇航理論的奠基人是(齊奧爾科夫斯基(俄))。
【第47句】:美國女宇航員露西德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生活了(188)天,創造了女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最高紀錄。
【第48句】:我國第一枚潛地導彈在(1982年10月12日)從水下發射成功。
【第49句】:宇航員在太空睡覺是(不要床,怎么睡都一樣,但要用帶子捆好)。
【第50句】:在航天飛機或空間站里,所有液體包括水是(球)狀。
科普知識作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普知識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科普知識
英國劍橋大學最近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10多個國家的人的飲食習慣和癌癥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食用淀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比如,以肉類食物為主食的澳大利亞人,結腸癌發病率是以淀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人的4倍。
所謂淀粉類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麥等,以及根莖類蔬菜,如土豆、山藥、薯類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豆類和香蕉等含淀粉比較多的水果。
研究人員指出,淀粉類食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抑制腸癌:一是當淀粉進入腸道后,經一系列反應有助于增加糞便,促使結腸排泄,加速致癌代謝物排出體外。二是淀粉在腸內經發酵酶作用,會產生大量的'丁酸鹽。實驗已經證明,丁酸鹽是有效的癌細胞生長抑制劑,它能夠直接抑制大腸細菌繁殖,防止大腸內壁可能致癌的細胞產生。
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選擇含淀粉的食物呢?對于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超市中粗加工未經去除谷皮的全谷食物,如谷類面包應是首選。購買谷類面包時要注意識別: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谷類,說明它的谷類含量的確豐富;如果谷類成分排在其他成分或者糖的后面,說明這種食物里谷類成分不多。還有一個方法是:用手拿著面包,如果感覺面包密實緊湊,有明顯的麥粒,就是谷類含量豐富的面包。
除了谷類面包以外,用蕎麥做成的面條、涼粉、烙餅、蒸餃和米飯等主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的五谷雜糧粥,比如臘八粥、八寶蓮子粥、荷葉粥等則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第二篇:科普知識
星期五,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科普表演,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科學的奧妙吧!
“小朋友們,大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一個蜻蜓飛出來說,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紹之后,我們終于知道了她的來意,她想送我們一份見面禮,就給我們來了一段小魔術,我們睜大了眼睛,站起身來,屏住呼吸,哇塞,這個蜻蜓人把一根毫無異樣的繩子一變,就變成了三根繩子,她在從尾到頭一摸就變成了一根長長的繩子,她再從尾到頭這么一摸又變回了原來的那條繩子,哇塞,我們一個個心服口服,十分敬佩。
“ 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聽見了,就以為博士要來批評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們中間來,可還是被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給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來,蜻蜓問博士要水喝,博士為蜻蜓人準備了淡鹽水,可蜻蜓人不愛喝淡鹽水,之后博士叫蜻蜓人把淡鹽水倒入另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里突然就變成了鮮紅的西瓜汁。博士說:“這下你滿意了吧。”蜻蜓人還在驚訝中沒有醒過來,蜻蜓人好像故意對博士說:“我不喜歡喝西瓜汁。”博士說:“那個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里。”倒入下去后,西瓜汁確變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說:“我也不喜歡喝牛奶。”蜻蜓人以為博士沒法子了,可誰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還笑咪咪地說:“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個杯子里,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變成了淡黃色的哈密瓜汁,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攔住了,博士說:“其實這里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學物品才會變成剛才的水果汁。”
蜻蜓人邀請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這優美的音樂和歡樂的笑聲中結束了這一次科普活動,通過了這一次的科普活動我也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科普知識。
環保科普知識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由于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于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保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我國城市污水產生趨勢?
人類正面臨著水污染的嚴峻挑戰,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來源。在維系人的生存、保障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發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贅述。然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污染嚴重的挑戰。中國尤其嚴重,是世界13個缺水國家之一,全國600多個城市中目前大約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惡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國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對我國118個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調查顯示,有115個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約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帶來了負面影響。
什么是城市污水?主要來源有哪些?
城市污水是通過下水管道收集到的'所有排水,是排入下水管道系統的各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城市降雨徑流的混合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家庭、機關、商業和城市公用設施。其中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污水,集中排入城市下水道管網系統,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排放。其水量水質明顯具有晝夜周期性和季節周期變化的特點。
工業廢水
工業廢水在城市污水中的比重,因城市工業生產規模和水平而不同,可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其中往往含有腐蝕性、有毒、有害、難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工業廢水必須進行處理,達到一定標準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統。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水量以及兩者的比例決定著城市污水處理的方法、技術和處理程度。
城市徑流污水
城市徑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氣污染物和沖洗建筑物、地面、廢渣、垃圾而形成的。這種污水具有季節變化和成分復雜的特點,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會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每天你排放多少生活污水?
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為150—400L,其量生活水平有密切關系。
生活污水有什么污染?
由于城市數量與規模的迅速擴張,我國城市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日漸“力不從心”,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硫等微生物營養元素的有機物,還含有洗滌劑及多種病原微生物。當這些污染物進入水體后,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促進水體富營養化,在厭氧菌作用下容易產生惡臭物質,同時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過水媒介而使疾病蔓延。
污水如何收集?
在城市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水用于市民生活、三產服務業和工業生產等,這些水在使用之后,約有80%的水量變為污水排放。而這些城市污水從污水管網中的各污水支管匯流到市政干管,進入污水泵站。由污水泵站將這些污水簡單的進行預處理:沉砂池除砂,粗格柵將大塊漂浮物、懸浮物攔截拿出。最后用污水泵把污水泵入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才能最終排入下游。
什么是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是處理水污染的重要過程。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學的方法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以分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主要為氮、磷化合物),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污水水質指標有哪些?分別是什么?
污水水質指標一般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大類,物理性指標主要指溫度、色度、嗅和味等;化學性指標主要有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需氧量、總有機碳、總氮、總磷、pH值、重金屬等;生物性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
什么是廢水的可生化性?
廢水的可生化性,也稱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廢水中有機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是廢水的重要特性之一,BOD5/CODCr比值是最經典、也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指標。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集處理,三級處理有時又稱深度處理。
目前光大水務(咸陽)有限公司一期采用CASS工藝,二期采用A/O工藝+深度處理+紫外線消毒處理工藝,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為渭河流域水環境改善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改良A2/O工藝
什么是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資源綜合利用是通過各種措施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治理、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可分為不耗水或基本不耗水的河內利用,如水力發電、水運、漁業、水上娛樂用水等;耗水的河外利用,如農業、工業及生活用水等。
什么是中水回用?都有哪些應用?
"中水"一詞是相對于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系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標準回用于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目前光大水務(咸陽)有限公司中水用于咸陽湖補水及大唐電廠用于循環冷卻用水。
什么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其中,細菌和原生動物是主要的兩大類。
什么是剩余污泥?其中含有重金屬嗎?
廢水活性污泥法生物處理系統中為保持活性污泥適當的新陳代謝,過剩而應予排放掉的污泥。生活污水剩余污泥中一般不含有重金屬或者含量很低。
什么是污泥資源化利用?
污泥資源化利用是指將剩余污泥進行適當的處理后,從廢棄物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用途主要有農田林地利用、焚燒發電、建筑材料利用、發酵制取沼氣。
基因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基因科普知識,希望有所幫助!
什么是基因?
A:我們通常所說的基因,并不是一個基因,而是人體細胞內基因的集合,被稱為基因組。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內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組。從父母遺傳來,向兒女傳遞去。基因令人區別于動物,使家族不同于家族,兄弟姐妹相似卻不相同。這些細微差異常常不超過基因的0.1%,卻決定了不同的外貌、性格、遺傳特性,以及我們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基因檢測跟一般體檢有什么區別或優勢?
A:基因檢測可以發現一些未知的遺傳相關的疾病,也能對遺傳相關的疾病的風險做出一些預測,提醒被檢測者有針對性的改變生活習慣或者是做更深入的臨床檢查。不僅僅是疾病,基因檢測還能在運動鍛煉方式和飲食等方面為每個人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跟一般體檢的差異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簡單來說,一般的體檢查的是“結果”,而基因檢測更多的是尋找“原因”。
為什么要做基因檢測?
1)了解自身是否有遺傳性的致病基因
具有地貧、癌癥或高血壓等家族病史的人是最需要做基因體檢的對象,通過基因檢測,這些高危險人群可知道自己是不是帶有疾病基因,以便及早發現和及早預防,并做好飲食保健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2)正確選擇藥物,避免藥物浪費和藥物不良反應
由于個體遺傳基因上的差異,不同的人對藥物的反映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部分人使用某種藥物時,可能會出現藥物過敏、紅腫發疹的現象,或者是在服用相同藥物時,有人覺得神效,有人卻不但無效還有毒副作用,通過基因檢測后,可根據每一個人的基因情況,制定特定的治療方案,從而科學地指導患者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進而達到合理用藥,避免藥物毒副作用,讓患者走出用藥盲區,用準藥,用好藥。把握最佳治療時期。
3)提供科學的健康管理
目前的很多不良環境因子,如空氣、水質及農藥的污染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像抽煙、飲酒等,都會容易使體內的基因受到破壞而產生疾病。長期暴露在這些高度污染環境或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以及目前身體健康的民眾都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了解個人在不同疾病上的發生傾向,進行全面的生活調整或干預,以期降低風險延緩疾病發生,達到所倡導的“個性醫療,解碼健康”的目的。人類疾病的發生是基因、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若檢測出某種疾病的風險,那么可以針對性的避開不良的環境,從而讓疾病不能表達,做到真正的預防疾病。
基因檢測的原理是什么?
A:要理解基因檢測的原理,需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1)基因檢測的緣由
每個人的'人體細胞核內有23對染色體,由DNA和核糖體蛋白組成,全部染色體上面有【第31句】:6億個堿基對。當相同的堿基對位置上產生變異(這種情況稱之為單核苷酸多態性,簡稱SNP),從而對人體的遺傳和健康等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個SNP就是基因報告里面的位點。目前已知或者被命名的SNP數將近有6000多萬個。人體DNA之間的差異目前大部分是SNP上的差異,這個差異大概是人體DNA堿基對總量的0.5%內,當前基因檢測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SNP得出相關的研究報告。
2)基因檢測的樣品
基因檢測需要的人體樣品正常包括唾液采樣,血液采樣兩種方式。針對不同的檢查項目還包括排泄物采樣和細胞切片采樣等。
3)基因檢測的方式
有幾種方式來測相關的堿基對差異(SNP):PCR,芯片,外顯子,以及全基因組等。檢測的SNP數量依次分別是幾十個,幾十萬個,幾百萬個,以及全部SNP。
4)基因檢測的報告
基因檢測報告包含了大部分已知的SNP研究成果。通過個人所做的基因檢測得到的SNP數據,和30e根據科學研究整理的SNP變異數據庫進行綜合比較,從而給出個人的基因檢測報告。針對SNP引起的健康和遺傳疾病的研究日新月異,不斷的在補充和發展,而一般正常人的SNP數據基本上不會有變異,除了發生癌癥,因此基因檢測的報告會根據研究的進展不斷的更新,并給你帶來長期的健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