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運用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文言文中的比喻句
【第1句】:“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顛;洞極遂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中的“猿掛蛇行”譯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行”。
【第2句】: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劉氏壽命將盡。譯為:“只因為祖母劉氏的生命就像太陽將要落到西山一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第3句】:《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用“煙火色”喻像煙火一樣的臉色。
【第4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借梨花喻雪。
【第5句】:《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借“秋霜”喻白發。
【第6句】:《岳陽樓記》“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借“金”喻月光;“靜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第7句】:《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借“千里馬”喻人才,借“伯樂”喻慧眼識人才的領導。
【第8句】:"處涸轍以猶歡"中的"涸轍"非指"干涸的車轍"而是比喻的說法,因而必須譯成"處境艱難"之類才能切合文意。
【第9句】:《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中的"云"、"響"、"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譯為"像云一樣地""像回聲一樣地""像影子一樣地"。
【第10句】:“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譯為:“于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筑長城并守住邊防”
【第11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譯為:“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第2句】: 運用比喻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憶江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第3句】: 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第2句】: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第3句】:夸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第4句】: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第5句】: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第6句】: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第7句】: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第8句】: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第9句】: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后",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第10句】: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
【第11句】: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第4句】: 古詩中運用比喻的詩句
【第1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第2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第3句】: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第4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第5句】: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第6句】: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第7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第8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第9句】: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第10句】: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第11句】: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第5句】: 有沒有什么文言文句子用來形容人很聰明
形容人很聰明的文言文句子:
【第1句】: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意思:內在已經有了很好的血統與品質,但還需要更加不斷的去培養提高這些優秀崇高的品質
【離騷】就是自薦的,借寫美人實際是寫了自己的品德和抱負。
【第2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宋著名文學家謝靈運才華橫溢,詩文歌賦都被推為當世的精妙之作。而謝靈運本人也很自負,他曾經說:“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無雙,獨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然而謝靈運最終也正是因為恃才傲物、輕慢朝綱而慘遭殺害的。
“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后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第3句】: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孺子可教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rú zǐ kě jiào。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第6句】: 語文需要積累點什么
如果你是為了高考或中考,基礎知識方面你需要積累:常用常錯的字音、字形、近義詞辨析、易錯成語(主要指成語的運用).這些都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內.積累這些有一個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看10頁或20頁字典,標出重要的字詞和成語,就能把以上內容一塊積累下來.同時你還需要積累病句和標點的用法,先找相關的選擇題做做,然后參考一些書籍自己歸納其中規律.語言表達方面:你需要多看書、多思考.看書時要手不離筆,隨時標下讓你心動的句段,隨時寫下你的感悟,這對語文寫作非常有幫助.其她的方面主要需要做題訓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