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家學”的詩句大全
本文搜集整理了帶“家學”的詩句133句,包括“家學”開頭的詩句37句;“家學”結尾的詩句48句;“家學”在中間的詩句48句。其中五言詩句60句,包括家學開頭的24句,家學結尾的23句,家學在中間的13句;七言詩句73句,其中家學開頭的13句,家學結尾的25句,家學在中間的35句。
帶“家學”的五言詩句
帶“家學”的五言詩句60句,其中“家學”開頭的五言詩句24句,“家學”結尾的五言詩句23句,“家學”在中間的五言詩句13句。
“家學”開頭的五言詩句【第1句】:家學存齋授,淵源自晦庵。——出自李昴英《挽鈍齋先生許象州三首》
【第2句】:家學傳正派,政聲摩秋空。——出自章甫《寄上曾仲恭侍郎借凈香寮詩韻》
【第3句】:家學開皇紀,流塵暗采衣。——出自王铚《陸左丞夫人鄭氏挽詞四首》
【第4句】:祖風終骾直,家學本深淳。——出自司馬光《致政楊侍郎挽歌二首》
【第5句】:家學世相傳,魯者鈍之謂。——出自曾豐《題公安宰黃叔萬魯齋》
【第6句】:家學傳三世,幾間無二書。——出自樓鑰《袁府君挽詞》
【第7句】:相望二百年,家學留青編。——出自沈長卿《題清芬閣》
【第8句】:世官渠有命,家學定誰傳。——出自趙蕃《寄徐季益四首》
【第9句】:家學有淵源,傳之于艾軒。——出自劉克莊《送林寬夫父子》
【第10句】:家學傳桑硯,詞場著祖鞭。——出自黃公度《送汪內相移鎮宣城》
【第11句】:家學三余足,詞場一眼空。——出自王珪《挽錢公起》
【第12句】:吟懷今鄭綮,家學昔玄成。——出自于石《再和潘天英韻》
【第13句】:家學應難改,賢名已不刊。——出自劉克莊《和朱主簿四首》
【第14句】:家學自相師,名成六館推。——出自陳著《挽孫大監二首》
【第15句】:皇文開萬卷,家學陋三馀。——出自北宋·黃庭堅《東觀讀未見書》
【第16句】:家學淵源遠,公今德行科。——出自陳著《挽陳菊坡樞密二首》
【第17句】:家學九夷聞,人物萬夫望。——出自鄧肅《再次韻謝之》
【第18句】:鳳雛欣競爽,家學豈粂金。——出自李洪《比至武原省侍叔父二兄因成二詩》
【第19句】:世儒多戶牖,家學自淵源。——出自宋·蔡戡《康素居士邵君挽詩》
【第20句】:家學傳金管,春風入紫薇。——出自林尚仁《賀陳石泉宰華亭歸》
【第21句】:家學相傳久,天資自得高。——出自陳良佑《挽呂東萊二首》
【第22句】:家學既爾殊,天資亦云美。——出自魏了翁《兄子高赴廷對》
【第23句】:家學今三世,儒流甫七人。——出自孫應時《佑侄實赴鄉…此侄才…十八韻誨之》
【第24句】:君今治南昌,家學世其官。——出自周必大《送楊伯子知南昌縣》
“家學”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百勝傅家學,三司踐世官。——出自項安世《送襄陽成統制移建康》
【第2句】:弓冶傳家學,才名觀國賓。——出自黃公度《挽十一伯奉議四首》
【第3句】:萊孫真可兒,句法有家學。——出自劉子翚《萊孫求墨并以詩與之》
【第4句】:符子方下帷,訓子傅家學。——出自劉宰《東禪百韻》
【第5句】:何人嗣家學,恨子兒尚少。——出自宋·蘇軾《曹既見和復次其韻》
【第6句】:我見出家人,不入出家學。——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第7句】:從昔傳家學,當今良史才。——出自樓鑰《送呂周輔宗丞守崇慶》
【第8句】:方舟有家學,放光照西都。——出自釋寶曇《送松上人西…致馳仰…佞方舟之子》
【第9句】:子能傳家學,何止讀父書。——出自樓鑰《送陳表道宰南豐》
【第10句】:妙理溯家學,雄文想英姿。——出自袁說友《李兼濟分教江陰》
【第11句】: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出自鞏豐《哀呂東萊》
【第12句】:風雅猶家學,精明獨吏師。——出自孫應時《挽南安錢知軍佖》
【第13句】:彩筆傳家學,春華飾妙詞。——出自陳棣《挽江公三首》
【第14句】:方拙存家學,豐腴與眾同。——出自陳傅良《送德遠弟赴省》
【第15句】:奕世承家學,諸公薦吏能。——出自樓鑰《陸宣城挽詞》
【第16句】:劉君有家學,三世道益孤。——出自宋·蘇軾《劉壯輿長官是是堂》
【第17句】:惟知守家學,寧雇觸時忌。——出自魏了翁《送二史三兄赴廷對》
【第18句】:文史傳家學,聲名動帝除。——出自北宋·王安石《宋中道挽辭》
【第19句】: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出自唐·劉禹錫《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
【第20句】:鄭氏傳家學,詩書不愧心。——出自曹勛《和國器喜以事業為懷二首》
【第21句】:蘭臺舊家學,胡不紹箕裘。——出自王撝《句》
【第22句】:煒燁偉家學,連翩射策榮。——出自司馬光《錢子高挽歌二首》
【第23句】:政成松竹林,詁訓緝家學。——出自范成大《送聞人伯卿赴銅陵重送伯卿》
“家學”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君家學海名,舊著江上樓。——出自徐璣《題林氏學海樓》
【第2句】:仙家學蟬蛻,脫然遺腐胔。——出自李仲光《仙蛻》
【第3句】:鳳雛家學在,飛翥看秋高。——出自史堯弼《挽宋邑宰》
【第4句】:韋平家學盛,黃綺帝師尊。——出自張耒《代人上潁川韓端明生日》
【第5句】:只應家學著,更看廟堂功。——出自曹勛《和王應夫見貽二首》
【第6句】:剸劇才無滯,傳家學有余。——出自樓鑰《送陳表道倅岳陽》
【第7句】:掖垣家學在,何以遍參為。——出自曾幾《贈外甥呂祖謙》
【第8句】:儒術今方裂,吾家學本孤。——出自南宋·陸游《示兒》
【第9句】:他家學事業,余持一卷經。——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第10句】:潔齋家學舊,用處日如新。——出自戴復古《見江東繡衣袁廣微》
【第11句】:奕世參周祿,承家學魯儒。——出自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
【第12句】:司農家學富,廷尉里門高。——出自司馬光《鄭待郎挽歌辭》
【第13句】:遠庵家學在,持此去為官。——出自戴復古《送趙安仁之官上虞二首》
帶“家學”的七言詩句
帶“家學”的七言詩句73句,其中“家學”開頭的七言詩句13句,“家學”結尾的七言詩句25句,“家學”在中間的七言詩句35句。
“家學”開頭的七言詩句【第1句】:家學定須興尚父,威聲一振九夷聞。——出自鄧肅《謝呂友善見和》
【第2句】:歸來筑堂標古雅,家學始末示不忘。——出自陳郁《得琴硯古雅堂》
【第3句】:家學乃翁真具眼,祖風當代豈凡人。——出自張元干《子立昆仲垂…工且敏…辱再此見意》
【第4句】:一門盛美時難及,家學于今令子傳。——出自蘇頌《錢起居挽辭二首》
【第5句】:門傳組綬身能退,家學漁樵跡更奇。——出自唐·韓偓《贈易卜崔江處士》
【第6句】:家學傳心當謹守,恩深何以報君親。——出自宋度宗《進圣訓》
【第7句】:書聲自可怡重慶,家學何妨漲一源。——出自陳著《外甥黃阿相生日》
【第8句】:亦侯作霖大手段,家學淵源傳自古。——出自陳淳《賀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韻》
【第9句】:家學一椿連五桂,地靈兩劍化雙龍。——出自樓鑰《寄題延平范氏六桂堂》
【第10句】:政聲易報長安近,家學知從霅水來。——出自張閏《送葉景良知嚴陵》
【第11句】:有兒曾斫月中桂,家學相傳卒未休。——出自王義山《挽白鹿洞賓呂善居》
【第12句】:舍人簪筆舊甘泉,家學相傳子姓賢。——出自樓鑰《送朱叔止守南劍》
【第13句】:群從相從得髯尹,家學當須與劇談。——出自鄧肅《送成材》
“家學”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從前不朽惟家學,不必籯金自有余。——出自王義山《挽熊縣丞》
【第2句】:金城鐵壁私家學,一言半句俘其壘。——出自陳普《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
【第3句】:有如雙鳳傳家學,令我聞風畏后生。——出自王之道《寄二兒》
【第4句】:憑君挾取傳家學,青史賢良有后昆。——出自歐陽謙之《題睢陽五老圖》
【第5句】:少年固已富家學,筮仕聊稱梅子真。——出自李呂《賀吳守被召》
【第6句】:圣經每陋三家學,文陣平收一戰功。——出自郭印《范深父察推挽詞》
【第7句】:解紛憶得吾家學,徑與揮刀截亂絲。——出自方回《追用徐廉使…御史鵬…倡酬韻六首》
【第8句】:稔知賢舅繼家學,子如從之師有余。——出自李處權《送庾侄親迎延平李先生家》
【第9句】:自甘顏巷傳家學,敢比虞庠覿國光。——出自吳儆《和金尚書棣華堂詩韻》
【第10句】:疇郊已解傳家學,石禮皆堪直禁林。——出自劉克莊《次王實之家塾韻》
【第11句】:見說韋平有家學,莫將文字葬墳中。——出自王珪《贈太慰呂惠穆公挽詞》
【第12句】:誰知正大傳家學,惟有擎拳體國忠。——出自崔與之《送袁校書赴湖州別駕》
【第13句】:謾存講說傳家學,深謝交游絕世譏。——出自蘇轍《十日二首》
【第14句】:詩書早已傳家學,場屋誰知負夜燈。——出自杜范《挽黃修職》
【第15句】:君才更得江山助,簡書既省尋家學。——出自樓鑰《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
【第16句】:況是韋平有家學,須將名譽敵恩輝。——出自王珪《送向防御出守淮陽》
【第17句】:欲從抱樸傳家學,應怪中郎得異書。——出自宋·蘇軾《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第18句】:六韜人去無家學,獨說吾鄉有羽儀。——出自元·楊維楨《與姜羽儀詩》
【第19句】:一門歆向傳家學,二子機云并雋游。——出自張燾《挽老蘇先生》
【第20句】:雖令子孫治家學,休炫文章供世用。——出自蘇轍《同子瞻次過遠重字韻》
【第21句】:箋詩傳禮窮家學,豈止談經能折角。——出自陳棣《鄭倅生辰》
【第22句】:豈惟父子講家學,亦有朋儕結經社。——出自南宋·陸游《夜聞埭東賣酒鼓聲嘩甚》
【第23句】:欲從抱樸傳家學,應怪中郎得異書。——出自蘇軾《次韻韶俯李通直二首》
【第24句】:遺經在櫝傳家學,大字書墻作座銘。——出自南宋·陸游《自述》
【第25句】:孤孫白首荒家學,甘作滕民負耒耕。——出自劉克莊《太守宋監丞…祠刊二…以二詩紀實》
“家學”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比擬梧門頗失公,過庭家學語相同。——出自當代·錢鐘書《叔子寄示讀…題句、…書、蓋各異》
【第2句】:嚴君家學又繼美,年少鄉書推上游。——出自戴表元《送程敬叔教論赴建平》
【第3句】:奉養慈闈產有弟,流傅家學更無兒。——出自汪炎昶《哭云泉俞君》
【第4句】:朝家學校能南越,慶歷諸公未易量。——出自項安世《送邕州高教授二首》
【第5句】:東家學嗜蒲葅味,蹙頾三年試敢嘗。——出自宋祁《讀退之集》
【第6句】:遠放歌聲分白纻,知傳家學與青箱。——出自唐·劉禹錫《衢州徐員外…竹書箱…篇用答佳貺》
【第7句】:百年家學妙兵機,知彼猶憐己未知。——出自徐鈞《孫臏》
【第8句】:東家學究窮于我,六月褒衣上講堂。——出自劉克莊《午窗》
【第9句】:孤墳何處依山木,百口無家學水萍。——出自唐·劉長卿《過裴舍人故居》
【第10句】:千頃量陂能卻老,一編家學莫他求。——出自李石《李新仲圭同游醮壇歸以詩告別次韻》
【第11句】:惟君家學故有宗,念我早日嘗登龍。——出自趙蕃《次韻徐審知寄贈古句》
【第12句】:二季一翁家學在,湄洲即是蜀眉州。——出自吳龍翰《見劉后村先生》
【第13句】:二圣多能似仲尼,儲皇家學自庭闈。——出自楊萬里《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第14句】:君家家學陋相如,宜與諸儒論石渠。——出自宋·蘇軾《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
【第15句】:一第聲名動冕旒,淵源家學自梁丘。——出自陳耆卿《代挽何知縣二首》
【第16句】:傳家學問三冬足,插架文書四庫全。——出自晁公溯《次韻程愿以…子山老…其一用韻答》
【第17句】:作室懸知要肯堂,而翁家學頗增光。——出自真山民《丹山書堂》
【第18句】: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出自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第19句】:只今家學方如此,猶喜先生易未東。——出自曹彥約《序齋丁主簿挽章》
【第20句】:煉句工深與味長,固知家學富青箱。——出自樓鑰《夜讀王承家縣丞詩編》
【第21句】: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出自唐·王建《涼州行》
【第22句】:初無家學贍三余,濫被君恩有此除。——出自徐僑《次韻能之賀除》
【第23句】:傳家學術用如新,風采英英照七閩。——出自戴復古《見曾提刑兼安撫》
【第24句】:功名早領賢書薦,世業由來家學傳。——出自黎獻《挽陳淡交先生》
【第25句】:因悲盡室如懸罄,卻擬攜家學轉蓬。——出自唐·徐夤《東歸題屋壁》
【第26句】:胡公家學本中庸,挺挺云來有祖風。——出自宋·蔡戡《挽胡通判》
【第27句】:月露才華錦繡章,麟經家學獨夸長。——出自趙必蒸《為子侄入宗學賦二首志喜》
【第28句】:才年七歲便從師,猶說辭家學佛遲。——出自唐·黃滔《送僧》
【第29句】:春秋家學漢醇儒,才尹當涂又尹蘇。——出自方回《寄董總管文卿精春秋連為太平姑蘇二大郡》
【第30句】:不如家學相傳授,玉軸錦囊皆得師。——出自趙蕃《魏昭父惠新刻李西臺諸公帖二首》
【第31句】:吾家學道今四世,世佩施真三住銘。——出自南宋·陸游《道室試筆》
【第32句】:虛谷宗生雙鬢禿,秋崖家學一燈傳。——出自方回《送方仲和信州學正二首》
【第33句】: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學釣竿。——出自鄭清之《祈晴行西湖上呈館中一二同官》
【第34句】:修持盡是女黃冠,自小辭家學住山。——出自劉克莊《紫澤觀》
【第35句】:西山家學有根柢,眼中三世琮璋珪。——出自翁合《賀參政生日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