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兩則寓言故事,引人深思
下面分享《列子》中的兩個寓言故事:
一、遇到強盜到底該怎么辦?
秦國有個大儒,名叫牛缺,有一次他去趙國的都城邯鄲,在半路上遇到了強盜,把他的車馬衣物都搶光了,他只好步行離開。雖然被搶得一無所有,但牛缺臉上沒有絲毫傷感的表情。強盜覺得很奇怪,就追上去問他原因。牛缺說:“君子不能因為身外之物,就損害自己的德行”。
強盜聽了就說:“這真是一個賢德的人呀!”大家然后就議論紛紛,如果這種去見了趙王,肯定會受到重用,恐怕到時候我們就要照樣,不如現(xiàn)在就把他殺了,以絕后患。于是,強盜們又追了上去,把牛缺殺了。
燕國有個人聽說這件事情后,就把家族的人都召集起來,告誡大家說:“如果有誰遇到強盜了,千萬不要和那個牛缺一樣,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教訓(xùn)。”
過了不久,燕國這個人的一個兄弟去往秦國。當(dāng)他走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果然也遇到了強盜,他想起哥哥的告誡,想起牛缺的故事,就和這些盜賊們奮力爭奪起來。盜賊們?nèi)硕鄤荼姡趺礌幍眠^?所以最后身上的財物都被搶走了,但他還是不肯罷休,又追上這伙盜賊,央求他們把財物歸還給他。這下把盜賊惹急了:“本來饒你一命,就已經(jīng)夠?qū)捄甏罅苛耍悻F(xiàn)在不去逃命,反而死追不放,眼看都要發(fā)現(xiàn)我們的藏匿之處了,還是把你殺人滅口了吧。”于是,盜賊就把燕國人的兄弟殺了,還有他的幾個同伴,也一同殺光了。
二、同樣的特技,不同的遭遇
宋國有一個混混,會玩一些花樣,他就向宋國的君子獻上他的技術(shù)。什么技術(shù)呢?就是類似現(xiàn)在的“踩高蹺”,把兩根竹竿綁在兩條腿上,這兩條竹竿有兩人的身高,加上他的身體,等于人的三倍身高。就這樣,他不但能夠穩(wěn)穩(wěn)站住,還可以跑步,并且把手中的七把寶劍拋灑在空中,兩把寶劍在手中,五把在空中,這樣來回接住再拋上去,不會有一把寶劍落在地上,這個本事確實很大,技術(shù)很高。
宋國國君看了以后,目瞪口呆,覺得這小伙子確實有本事,就馬上賜給他很多東西。
另外一個混混,也有一套本事,他能夠像燕子一樣在空中旋轉(zhuǎn)飛躍。當(dāng)他聽到有人用技術(shù)贏得國君的獎賞后,就也來看宋國國君,想把自己的本事表演給國君看。
可沒有想到,這次國君看都沒有看他的表演,一聽他說完,就大發(fā)雷霆說:“一個月之前,有個人說他有特殊的本事,其實只是個雜記表演而已,對社會,大眾沒有一點用處,正好那天我高興,還賞賜了他很多金帛。看來你是聽說這件事了,也想得到我的賞賜,你這種人投機取巧,就應(yīng)該殺掉!于是就把這人抓起來了,后來這個人坐了一個月的牢,就被放掉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方法,結(jié)果卻是天壤之別。通過這兩個寓言,說明處理任何問題,都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模板,都應(yīng)該隨機應(yīng)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去模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