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土不二-人與社會
在韓國,超市貨架上出售的大米,袋子上若是印著“身土不二”的字樣,則價格要貴不少。身土不二?乍一聽,感覺新鮮得很。不錯的,這是一個深植中國的外來詞。細細品味,字里散發出來的氣息是那么熟悉。
這不就是故土難離嗎?
出身決定價格。韓國所謂的“身土不二”,強調出產自本地。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本地產的大米,節省了一筆不小的儲運費,應該便宜才對??扇思移贿@樣依基本規律行事,心懷本鄉本土的情結,硬是將本地貨的身價抬高一些,更高一些。他們覺得,一個人的身體不能與生存的這片土地分開,吃本地出產的食物,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在中國,早就有“水土不服”之說。背井離鄉后,有的人渾身不舒服,卻又查不出什么毛病來。聽老跑江湖的人勸導,在水里放一些隨身帶來的家鄉泥土,喝下去后,不適感隨即消失。所以,遠走他鄉之前,總要帶上一包故鄉的泥土。這是一種莊嚴的儀式,順從身心對故土的皈依。
一把泥土,千般思緒。聞著故土的氣息,一解思鄉苦;看著故土的顏色,消散思鄉愁。
曾經的我們,故土難離,即使遠走他鄉,戀戀之情依然留在故土;曾經的我們,視背井離鄉為人生莫大的苦痛,一朝身在異鄉,則一生苦吟“思鄉曲”……而今,誰還在堅守身土不二,誰就是苦守窮守,甚至是失敗的代名詞。
所謂的有本事,就是遠走高飛。
哪怕身在故土,對于“身土不二”的產品,我們也不如韓國人那般珍惜和崇敬。我有個朋友,喝水只喝幾百公里之外的農夫山泉。一次,我帶女兒逛超市,她口渴鬧著要喝水,我竟然隨手取了源于法國阿爾卑斯山的依云礦泉水。它的價格是本地產的潤田水的10倍,我卻連眼都不眨,買了下來。
檢視身邊去“身土不二”化,想來真夠酸的。大米買東北產的,蔬菜揀山東壽光的,水果只挑臺灣來的,魚只選海里或者幾百里外的大湖里的,雞(豬)肉更別想本鄉本土的了,都不知出自何處的現代化養雞(豬)場……還好,水來自母親河——贛江,卻在現代化水廠里,經歷各種儀器和設備的折騰,并加入消毒劑,已然找不到原味了。從南國到北疆,從東海到西域,所有的自來水都是一個味道——濃烈且嗆人的漂白粉味。
懷念那種漸行漸遠的田園生活:井里汲水,菜園摘菜,稻米自種,花卉自栽,在自家屋里呱呱墜地,在自己床上靜靜地老死。偶爾去過外面,但始終不離養育的這片熱土。一生一世一土情。
今生今世,何時何處能守“身土不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