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房屋合同到期 日本如何保護實體經濟?
我有個老鄉,在深圳福田開了一家米粉店,馬路邊的一個小門臉,一個月 3萬。每三年簽一次。他每天早上 8 點開門,晚上 12 點打烊,好不容易把生意做起來,每個月能有一些盈余。
但三年后,房東要求漲租金 10%。同時要“喝茶費” 10 萬。不然就收回鋪面。這個所謂的喝茶費,其實就是紅包,是不退的。換句話說,就是房東對租客的敲詐勒索,看你生意好了,客流穩定了,你不給,反正有人租,馬上讓你走人,還讓你復原店子原來的裝修,恢復不了,扣除全部押金。后來疫情來了,然后他租了隔壁的一家門店,更大,租金反而便宜了 50%。開過店的都知道,這是深圳房東和二房東的日常操作。
現在國家提倡刺激消費,振興實體經濟,也一直三令五申要保護租客權益。經濟復蘇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利。所以我說說在國外看到的情況,也許有一些參考意義。
日本東京銀座是全世界地價房價最貴的地段之一,街頭有愛馬仕專賣店,也有各種餐飲小店。很多都是上百年的。晚上很多小店都是排大隊。我和當地的華人,日本人深入的交談了下,了解了日本的開店情況。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數據,“從2023年7月~2024年6月銀座的每坪(約3.3平方米)租金來看,世邦魏理仕定義為“主干道(High )”的中央大街和晴海大街為25萬~42萬日元(折算人民幣每月3485元-5855元/平方米)。中心值為33.5萬日元(折算人民幣每月4670元/平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銀座二丁目等核心地塊商鋪,售價在 130萬~180萬元人民幣/㎡,為全世界最貴地段之一。
我一直好奇的是,為什么他們的餐飲小店能開這么久?
東京銀座的小餐廳(南七道攝)
我們先不扯什么文化傳承,和那些工匠精神,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認真做飯做菜的人。最主要的一點:是對守規矩的人(好人)保護得好。
在日本,你要開店,租門店。和房東簽合同,有普通合同和定期合同。一般傾向簽普通合同,更有保障。
第一,合同章程很細,權責規定很清晰。“結構性損壞由房東負責(屋頂漏水、管道老化),但運營中設備、玻璃破裂、地面磨損等由租戶負責。”租戶有原狀恢復義務(原狀回復義務),租戶退租時必須將房屋恢復到“原始狀態”,包括清除裝修、墻面粉刷、地板修復、電氣設施清理等,方便房東租給下一個商家。
當然對開店的人,租房之前,也會有很多要求,包括資質,保證書、開店的環保,有些甚至需要店鋪鄰居同意等。這樣對雙方包括鄰居,會有保障。避免糾紛。
因為細致,所以避免了扯皮拉筋的事,而且這些必須要落實在書面合同里,不是口頭約定。
第二,對房東進行了強制性約束,不得隨意漲租金或收回店鋪。如果是普通合同,房東不能隨意漲租金,更不能看生意好就趕租客,哪怕是租客不交租金,你也得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如果房東如果未到期,想要收回店鋪,自己使用或者出售,必須支付高額賠償金給租戶。一般標準是:普通商鋪,賠償6個月至2年租金;知名老店, 賠償3~5年租金,如果是住宅,3~6個月租金。如果租戶不同意,房東就不能收回,也不能隨意進入租賃中的店鋪和房間。如果要拆遷,市政拆遷會優先協商,而不是強制清退。拆遷前,必須提前一年進行公示,還要談妥補償。
日本的《借地借家法》第28條:“解約或不續租,必須有正當事由(正當事由制度)。”也就是說,即使租約到期,若無正當理由,房東無權解除合同。“正當理由 ”包括房東自己急用,同時考慮承租人的利益,房東按市場標準,給予補償。
這些賠償金的組成:
日本的商鋪租賃合同一般為長期合同,有的可達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且續約時有“優先承租權”。《借地借家法》:對租戶的保護極強,比如租約期滿后,房東若想終止合同必須提出“正當理由”(如自用、違約),否則強制續租。
第三,稅收優惠。《借地借家法》規定,稅收政策上,傳承老店可享受部分稅收減免(如遺產稅),日本的遺產稅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稅率在10%~55%之間(中國是少數沒有遺產稅的國家之一)。但對于中小型老店傳承,實行特殊減免政策 “事業繼承稅制”。
股權部分100%免征遺產稅,老店所在的不動產如果仍在用于經營,可享受最高 80%免稅。如果無法一次性繳稅,可以申請最長20年分期繳納(含5年寬限期)。這降低了中小型的老店,因繼承人要交稅,而被迫賣掉或關閉的概率。
日本筑地市場的餐飲店就是很好的例子。筑地市場( ,離銀座不遠)建于1935年,是東京乃至全日本最著名的海鮮及農產品批發市場,有“日本廚房”之稱。但因設施老舊、防災功能差、交通擁堵嚴重,東京市政府為了當時的奧運會,決定將其搬遷至豐洲市場( )。但是超過85%的攤販反對搬遷,部分同意的攤販,獲賠了數千萬日元。最后折中處理,筑地里面的海鮮市場關閉搬遷,但外圍的餐飲門店,依然保留和正常經營。
東京筑地市場的牛腩飯(南七道攝)
在日本東京筑地市場的外圍,有一家很小的牛腩飯店,開了超過 75 年了,現在在小紅書很火,成了所謂的網紅店。只有 3 把椅子,其他的人只能站著吃,店鋪大概只有 20 平不到。早上 6 點多,就開始排隊,包括本地人和游客,大概需要半個多小時。說實話,這個牛腩飯有點偏咸,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好吃。
類似這樣的小店老店,在當地不少,很多都是上百年的,沒有人來拆遷,也沒有人能隨意趕走租客,所以日本的實體經濟一直比較持續。還是我們老祖宗那句話,有恒產者有恒心。